1、品种审定编号:闽审稻20220054。由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而成,授权浙江绿巨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经营。
2、品种来源:81A×恢AP34
3、引种备案公告文号:浙引种〔2023〕第001号;(赣)引种〔2024〕第 001 号。
4、生育期:81优34属中迟熟偏粳型籼粳杂交稻新品种,感光性较强;福建省中稻组区试全生育期140.7天,比对照Ⅱ优3301迟熟3.5天;浙江省单季晚稻引种适应性试验全生育期154.2天,比对照中浙优8号长6天;江西省单季晚稻引种适应性试验全生育期133.3天左右,比对照深两优5814迟熟3.6天。
5、特征特性:福建省中稻组区试其每亩有效穗数11.3万,株高122.6厘米,穗长20.7厘米,每穗总粒数314.5粒,结实率77.1%,千粒重23.0克。浙江省单季晚稻引种适应性试验其株高123.7cm,每亩有效穗12.0万穗,总粒数328.6粒,实粒数256.9粒,结实率78.2%,千粒重23.0g。江西省单季晚稻引种适应性试验其株高124.3厘米,穗长20.1厘米,每亩有效穗13.8万穗,每穗总粒数292.2粒,结实率86.6%,千粒重23.3克。
6、产量表现:福建省中稻组区试结果,2019年初试,平均亩产627.27公斤,比对照Ⅱ优3301增产6.48%,达极显著水平;2020年续试,平均亩产582.11公斤,比对照Ⅱ优3301增产1.16%;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04.69公斤,比对照II优3301增产3.35%。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3.0公斤,比对照II优3301增产7.58 %。
2022年浙江省单季晚稻引种适应性试验结果,平均亩产657.7公斤,比对照‘中浙优8号’增产4.2%。
2023年江西省中稻引种适应性试验结果,平均亩产670.4公斤,比对照深两优5814增产8.87%。
7、米质:糙米率81.9%,整精米率70.7%,垩白度1.2%,透明度2级,碱消值6.9,胶稠度72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4.7%。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。
8、抗性:福建省中组区试其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,感稻瘟病;浙江省单季晚稻引种适应性试验结果中感稻瘟病,感白叶枯病;江西省单季晚稻引种适应性试验结果,高感稻瘟病。
9、栽培技术要点:81优34茎秆粗壮、耐肥抗倒、穗大粒多、属大穗型品种,但分蘖力一般、感光性较强、生育期稍长、二次灌浆明显。在栽培策略上,增施磷钾肥,在保持适宜穗数的基础上攻大穗,提高结实率,增加千粒重,充分发挥其穗大粒多的特性,最终取得高产。
1)适时播种,培育壮秧。81优34粗秆大穗,后期灌浆时间较长,整体生育期略长。在浙江省金华地区作单季晚稻种植宜在6月上旬旬播种为好,这样可在8月底至9月上旬抽穗,11月上旬末成熟。在福建省作中稻种植播种期参照Ⅱ优3301。在江西省作中稻种植播种期参照深两优5814;秧龄20~25天(其中机插秧龄不超过20天),播前进行种子消毒,并使用烯效唑控苗促蘖,培育壮秧。
2)适时移栽,合理密植,插足基本苗。人工移栽密度一般以23厘米×20厘米为宜,每穴插双本;机插密度以30.0厘米×16.6厘米为宜,每穴插多本;争取有效穗达到14万/亩左右,为高产打下基础,在争取足穗的基础上,主攻大穗。
3)科学肥水管理。81优34穗大粒多,生物产量高,需肥量较大,栽培上重施基肥,早施分蘖肥,配施有机肥及磷、钾肥,亩施纯氮12~15公斤,氮、磷、钾比例为1.0:0.6:1.0。水分管理上掌握浅水插秧,薄水促蘖,中期适时晒田,抽穗扬花后干湿交替,后期掌握不能断水过早,保持干干湿湿,以利防早衰,争取高产稳产。
4)病虫害防治。该品种高感稻瘟病、感稻曲病和白叶枯病,应重点加以防治减少损失。当田间害虫基数达到防治指标,及时防治稻蓟马、二化螟、三化螟、稻纵卷叶螟、稻飞虱等害虫。
附录:81优34浙江省引种备案(浙引种【2023】第001号)
适应性试验和抗性鉴定结果
作物种类:水稻,品种名称:81优34
引种者:浙江绿巨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
育种者: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
审定编号:闽审稻20220054
审定适宜种植区域: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
引种适宜种植区域:浙江省作单季稻种植
主要特征特性:2022年经金华、湖州、温州、衢州、台州引种适应性试验,全生育期平均154.2天,比对照中浙优8号长6.0天。该品种长势繁茂,分蘖力中等,熟期转色好。亩有效穗12.0万,株高123.7厘米,穗长21.4厘米,每穗总粒数328.6粒,实粒数256.9粒,结实率78.2%,千粒重23.0克。米质主要指标:糙米率81.9%,整精米率70.7%,长5.6毫米,长宽比2.3,垩白度1.2%,透明度2级,碱消值6.9级,胶稠度72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4.7%,米质各项指标综合评价为农业行业标准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二等。2022年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抗性鉴定,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,稻瘟病综合指数4.5,为中感;白叶枯病最高级7级,为感。
产量表现:2022年在浙江省引种适应性试验结果,平均亩产657.7公斤,比对照中浙优8号增产4.2%。
栽培注意事项:1.适时播种,培育壮秧。浙江省作单季晚稻种植,一般5月下旬6月初播种;秧龄20-25天。播前进行种子消毒。适时移栽,合理密植,插足基本苗;2.种植密度一般以20厘米x20厘米或20厘米x23厘米为宜,每穴双本浅插促早发;3.科学肥水管理。重施基肥,早施分蘖肥,亩施纯氮12-15公斤,氮、磷、钾比例为1.0:0.6:1.0。水分管理上掌握浅水插秧,薄水促早发,中期适时晒田,抽穗扬花后干湿交替,后期掌握不能断水过早,保持干干湿湿,以利防早衰、米质优,争取高产稳产;4.病虫害防治。苗期要注意灰飞虱的防治,预防矮缩病的发生;中后期防治好白叶枯病、螟虫,稻纵卷叶螟和飞虱;破口至抽穗期做好白叶枯病、稻曲病和稻瘟病的防治。
风险提示:1.在播种前用咪鲜胺等浸种消毒,防恶苗病;2.81优34中感稻瘟病、感稻曲病和白叶枯病,应重点加以防治:同时及时防治纹枯病、稻瘟病、稻纵卷叶螟、二化螟、稻飞虱等病虫害;3.高温热害和低温冷害天气可能会影响水稻结实率和产量在孕穗、抽穗扬花期应加强田间肥水管理,减少损失;4.倒伏可能会影响产量和稻米品质,注意田间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,预防倒伏。